转载:腾讯新闻--腾讯新闻棱镜
641 (1).webp
作者|温世君
编辑|陈弗也
出品|棱镜·腾讯小满工作室
11月28日,中国华融发布公告:将于12月15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,表决变更公司名称议案。据此前公布的方案,中国华融(China Huarong)基于“整体战略规划及定位”,“提升品牌影响力”等因素,拟更名为中信金融资产(CITIC Financial AMC)。
中国华融试图与过去的自己完全划清界线。原有司徽亦摒弃不用,更名后将挂上现任大股东中信集团的标志。
毕竟,“中国华融”四个字背负的,是前总裁赖小民的深深烙印。
家中搜出3吨现金,累计收受17.88亿元财物,为“建国以来腐败案件之最”,这是赖小民案的几个标签。财经杂志还曾引述关于赖小民“三个100”的说法:100多套房,100多个关系人,100多个情人。
2018年4月17日,赖小民被通知前往与中国华融总部一街之隔的(原)银保监会“开会”,被有关部门当场带走。该月底发布的,也是赖小民亲自审议通过的财报显示,截至2017年底,中国华融资产规模达到1.87万亿,位列AMC行业首位。
这成为2018年3月国家监委成立之后正式办理的第一个金融大案。10月15日,赖小民被双开,他当场说:“怎么处分(我)都不为过。”
2021年1月5日,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、贪污、重婚罪判处赖小民死刑。赖小民不服。后续节奏加快,21日二审驳回上诉,29日时年59岁的赖小民被执行死刑,成为十八大之后首个因贪腐被执行死刑的国家高级工作人员。
第二天,2021年1月30日,人民日报发表评论,措辞严肃:“通过一次明刑正法的死刑执行,赖小民案彰显正风反腐决心。”
在此前,中国华融乃至整个AMC行业,其实并没有太多被行业之外所熟悉。赖小民案之后,中国华融开启了大刀阔斧的牌照出清,随着这次更名,在中国AMC“江湖”纵横20多年的中国华融最终成为历史。
当然在奔腾的时代汪洋面前,这只是一朵小浪花。
谁是AMC?从万亿级“国家杠杠”起步
中国华融到中信金融资产的更名,有一点值得关注——新的英文名称CITIC Financial AMC,相较于之前的China Huarong,特别强调了“AMC”的身份。
AMC是英文Asset Management Company(资产管理公司)的简称。但要知道什么是AMC,不能仅看名字,必须了解中国金融业、银行业的历史。
从1978年到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分立开始,中国银行业在逐步走出原有的行政体制、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,积累了大量无法回收或者难以回收的不良贷款。
到1998年、1999年,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经高达33%和41%。同时,在世纪之交这几年,新的风险因素开始叠加:
国际上,东南亚金融风暴的警示,让当时国内相对脆弱的金融体系的风险进一步暴露,中国申请加入WTO谈判正在艰难进行之中,各项特别是金融开放的承诺也在议程之中;国内,98洪灾、国企改制、下岗潮、住房改革、通货紧缩……都让解决高额不良贷款,构建更加“健康”、真正“商业化”的银行体系迫在眉睫。
一场“国家级的债务重组”拉开帷幕。
逻辑非常简单:如果贷款无法收回,那么把这些“不良资产”从银行手里买下来,银行不就能甩掉历史包袱,轻装上阵,迈向21世纪了吗?。
谁来买?
1999年3月“两会”,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,“建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,负责处理银行原有的不良信贷资产,对银行新增贷款质量实行严格的责任制”。
AMC(金融资产管理公司)由此开始登上历史舞台。
1999年,信达、华融、长城、东方四家AMC相继成立。四大AMC分别一对一、原价接手建行3730亿、工行4077亿、农行3458亿、中行2674亿不良贷款。此举一次性降低了四大行近1.4万亿的不良贷款,不良率整体降低了近10%。
钱从哪来?
财政部作为唯一股东,向四大AMC分别注资100亿元,同时中央财政担保四大AMC在央行获得6041亿元贷款;四大AMC同步向四大行和国开行发债8110亿元,以此“凑足”购买不良贷款的资金。
这是个万亿级的“国家杠杠”:四大行的不良资产从账面上消失,转化为四大AMC的债务。2002年3月,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,到2001年底为止,中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降到25.37%。
每日经济新闻曾经采访东方资产原总裁梅兴保,他回忆:由于最早四大AMC的员工都来自对应的银行,“快接收、快处置、处置完后回银行”成为当时普遍的想法。